Site Overlay

無菌性結節性脂層炎

無菌性節結性脂層炎是一個皮下脂肪發生了自發性(非感染性或非營養性)炎症反應的皮膚疾病,雖然在狗貓是個較少見的疾病,但因在臘腸狗(dachshund)或貴賓狗(poodle)較常發生,所以仍是個值得注意的疾病。

臨床上常見皮下深處可觸摸到一個(較常見,狗約80%、貓約95%為單一腫塊)或數個節結樣腫塊,少數會變成囊腫,直徑從數毫米(mm)到數釐米(cm)大小都有可能。這些腫塊在觸診時可能會疼痛,發生時身體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出現,不過單顆者以胸側、脖子腹側面與腹部最常見,多顆者則以身軀(trunk)最常發生,有些是固定位置的,有些則是會在皮下游移,有些腫塊在某些狗狗身上甚至會時而出現時而消失;它們有時候產生潰瘍病灶,甚至會流出油油黃黃或咖啡色血樣的滲出液,並可能同時出現發燒、食慾不振及精神沈鬱的症狀,這樣的情況出現時,通常也預測了可能會再有新的病灶產生。另外,非常少數的狗狗更可能出現關節痛、腹痛、嘔吐、肝脾腫大的情形。還有一種脂層炎是胰臟問題引起的,除了皮膚病灶,通常還會有嚴重的全身性症狀如發燒、食慾不振、精神沈鬱、嘔吐、腹痛,以及腹腔、腸系膜、胸膜等處壞死性脂肪炎。

當發現狗狗有以上類似的情況時,須先區別是否有感染(細菌、黴菌、分枝桿菌)、深層膿皮症、異物的刺激、藥物引起的反應(包含口服、注射等)、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LE)、腫瘤,及vitamin E缺乏引起的脂肪炎(貓)。細針抽取細胞學檢查以及組織加分泌物的細菌、黴菌培養結果,應都呈現陰性無感染跡象,其他大多只會看到一些嗜中性白血球與內含脂肪滴的巨嗜細胞,並無法作為強有力的診斷依據,最後只能藉由切除腫塊作組織病理學檢查來確診。須注意的是此疾病較不建議以穿孔生檢(punch biopsy)的方式作組織病理檢查,因為這樣的檢體有75%的機率不足以診斷出脂層炎。另外有些輔助診斷的方法,例如若是在細胞學下看到許多嗜酸性白血球,則可推斷其為節肢動物叮咬或注射引起;病理檢查利用偏光鏡(polarized light examination)可看是否因異物引起;組織形態區分出小葉型(lobular)、隔膜型(septal)、四散型(diffuse),若是以小葉型為主,則為過敏(hypersensitivity)引起的典型特徵–紅斑節結(erythema nodosum)。

治療方面,如果腫塊是單顆的且對周邊組織影響不大者,外科完全切除通常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如果是多發性的,通常還須配合內科療法,大多以四環素類合併菸鹼醯胺服用,一般約須六個禮拜療程來獲得明顯的改善,但要到症狀完全消失平均至少要二~三個月,嚴重的甚至須終生服藥控制;也有人使用免疫抑制藥來治療,一般也須二~三週產生反應,要達到症狀完全消失平均約須六~八週。嚴重或頑固性復發者,則應考慮使用類固醇,一般約須二~八週來控制穩定,再作類固醇的減量。另外有一些狗與貓對每天口服補充vitamin E也有不錯的幫助,是可考慮的輔助療法。

脂層炎經過治療的預後通常不錯,但是之前的腫塊造成的傷口可能會留下永久的疤痕或色素的沈著。

Copyright © 2025 大敦寵物行為專科醫院. All Rights Reserved. | by Dr.Penny Tai, DVM, MVs, CVB
Facebook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