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
在人類會有很多的情緒,情緒來的時候,是不知不覺,你也會因而不知不覺的對於你自己的情緒,不自覺的做出了反應。我可以了解在你剛養狗狗的時候會面臨到的問題,比如說大小便的問題,比如說亂咬的問題,又比如說亂叫的問題。在台灣,如果你是買狗來養,多數是在一個半月到兩個月左右就賣給你了,所以你就好像養了一個兩歲到三歲的小孩,嚴格來說是一個聽不懂你的語言的小孩,在這個時候,你的小孩需要大人的陪伴,需要多次的上廁所,需要很多的睡眠。可是你養了以後,你可能要上班,一天有超過八到十個小時不在家,而你的狗狗不能像你的小孩一樣,你的狗狗所得到的是一個和人類相較之下不平等的待遇,這也就算了,一旦牠獨自在家中待上八到十個小時,想也會知道,牠一定沒辦法忍住不大小便,牠也可能會在家中尋尋覓覓,所以也可能會亂咬東西,也可能會因為孤單而哀嚎,也可能衍生為吠叫的行為,面對到這樣的可能,你是否會接受?還是會生氣呢?你是否早就有心裡準備呢?
我常常聽到主人這樣說“我一回到家,看到滿地的大便,真是氣死我了“
或是“我一回到家,看到牠做的好事,我真想死“
還有的人是這樣“回到家看到牠,我真想不透,牠為什麼要這樣?“
可是,您知道嗎?我很少聽到主人主動的告訴我,在牠看到這樣的狀況之後,他對這隻動物做了什麼?
有很多人受不了這樣的狀況而產生情緒,情緒一產生以後,受到災難的往往是動物,有的人會打狗,有的人會用腳踢狗,也有的人自己覺得自己不會打狗,但是他還是嚴厲的斥責了這隻狗,還有些人不但會這樣做,還會把動物抓到案發現場,讓他去看看自己做的好事,這些在人類眼中看起來沒有什麼,但是卻著實的傷害了你的寵物。
情緒是什麼?動物是否可以感受到你的情緒呢?多數的人類會將自己最真實的情緒隱藏起來,無論是對於人類或是寵物或是一些狀況,特別是自己。但是在最需要你隱藏情緒的時候,你卻會毫無保留的發洩出來,而對象往往是最愛你的狗狗或是貓咪。在人類和自己的寵物的互動模式之中,幾乎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互動是屬於情緒形態的,只有極少數的互動是屬於了解的模式,而且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你養的寵物對於你的情感一點也不敏感的話,你大概不會想要養他,不會想要把他當成你的寵物。從寵物的角度來看,一旦牠對於牠和我們做主人之間的關係感受到不安的時候,牠們就會出現焦慮或是挫折的情緒反應,而在你的寵物想要將牠的不安、焦慮、或是挫折感抒發出去的時候,行為問題就產生了。
就舉一個例子來說,我常常看到一些主人養了一隻狗,在牠死亡的時候會再養一隻狗來取代原本的那一隻狗,可是在養了新狗以後,常常會拿以前的狗狗來比較,如果新養的狗狗一直亂大小便,有時候主人會因為受不了而希望這隻狗狗接受更多的訓練或是行為矯正,為什麼呢?並不是因為飼主希望學習到正確的行為教育或是服從的訓練真諦,而是如果不這樣做,家中的地毯或是沙發會無法倖免於難,如果一直無法解決,就有可能把這隻新養的狗狗送走。可是面對到這樣的病例狀況時,問題在哪裡?不是作服從訓練就可以解決的,這是需要主人改變自我的觀念才有辦法的,而多數的主人只把重點放在訓練的部份,卻不去修正自己的情緒。
當飼主將自己的情緒修正,從原本有條件的主人情緒或是拒絕的情緒,調整為無條件的接受,狗狗貓貓的行為就會立即開始改進了。就以上面所提的例子來說,主人不要將以前的狗狗行為來作比較,先完全無條件的接受這隻新來的狗狗,面對到亂大小便的問題時,不要用以前的狗狗的模式來教新的狗,因為你在做的同時,無形的將你的情緒傳遞給你的狗狗,你不知道,但是牠感覺到了。先修正自己的作息,無條件的接受牠,了解所有可能發生的事,牠可能需要多次的上廁所,你可能要上班,一天有超過八到十個小時不在家,但是無條件的接受,就是要你找出一個方法來配合,你可能要先犧牲自己的時間或是金錢,讓牠可以在忍不住要上廁所之前,就有人帶著牠去上廁所,或許你花了時間或是金錢,但是你可能可以省下更換傢具的錢。
萬一牠仍然忍不住而在你不期望的地方大小便時,你不可以有情緒,你要全盤接受,默默的清理掉,仍然用鼓勵的方法,逐漸的引導牠去正確的地方上廁所。
你可能一開始很難接受這樣的模式,因為你是人類,不是狗狗貓貓,所以你一下子無法適應,但是你要知道,你養的是一隻不懂你的語言的動物,是一隻行為模式和你不同的動物,你不能期望牠們變成人類,你只能改變你自己的行為,收起自己的情緒,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一旦你開始這樣做的時候,你會很快的發現,你的狗狗貓貓有多棒!你才能體會到牠們的心情。
當你能這樣的改變自己的時候,當你面對道人與人之間的情緒問題時,如果你也一樣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對方和你之間的互動也會更好的。想一想,動物的單純是值得我們學習的。